近期看了几部战争片,转而想到了1942这部电影。几年前就曾听闻其盛名,但从未去看过,时隔近五年。一部好片是能经受住时间的打磨,此刻我的心情沉痛而压抑。
片中以河南大旱为背景下地主范殿元与佃户瞎鹿俩个家庭逃荒为主要线索,而国民党政府在面对其自然灾害下的漠然,无视,腐败,无所作为为第二条线索。
影片开头是身为地主的老东家范殿元在大旱下囤积粮食被难民村民洗劫,少东家在此争斗中死亡,在对日军的恐惧饥荒的无奈中。中年的妻子,怀着遗腹子的儿媳,花季的女儿,以及在范家打着长工的拴柱。一辆马车,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地主家庭开始了逃亡
影片中曾经在范家的伙夫老马在饥荒中县官员缺乏人手通过献媚拿到了巡回法官一职 一路的敲竹杠 ,压榨灾民。人性本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权是一本处处绿灯的通行证,范家被他扣留了长枪,以三升大米换回了拴柱一条人命,这部片中的黑色幽默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浅薄,权势压人。
佃户瞎鹿与老东家,拴柱偷驴一事中,为了抢回自己偷走的驴被国民党杀害。为兵对杀害同胞的冷漠,人命在饥饿下的轻贱血淋淋的被揭露。。
摄影师白修德在片中为中国百姓奔波,将百姓的苦难悉数写上报纸,甚至努力寻求与蒋介石谈话,一个外国人竟比本国政府还要关心同情百姓这一反讽实着深思。而当他的报道在时代周刊中发表时,蒋介石的做法竟然是选择大量购买时代周刊,封锁消息。天灾亦是可怕,而为官者的麻木不仁又何尝不是百姓另一个恶魔。
范家闺女一个读过书的新派女学生,因为“饥饿”央求父亲卖掉她以换得粮食,近三月的逃荒,国民党的洗劫,粮食的缺失,嫂子,母亲的相继饿死,她在饥饿面前妥协了,而在接待嫖客时因吃得太饱无法下蹲为客人洗脚,这一幕,我无法感到可笑更多的是一种悲凉。这是在饥饿下尊严的磨灭。
地主家打长工的栓柱为了答应花枝的承诺在日本人的刀下身亡时我看到了人性,相对于人性不如说是重情义,粮食没有胜过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尽管该角色有些浮夸,但我着实感到了些许美好。
整部片不仅是阐述饥荒对于人性的摧残蹂躏,在饥饿面前人性的丑恶一览无余,更阐述了饥荒面前政治对于人性的碾压,权势与生存的相互碰撞。
当时任国民党党主席河南主席李培正式我认为在此部影片中位数不多的清官,他尽力的去争取到了救济粮却在蒋鼎文趁火打劫中,不得不所谓的“变通”。可见腐败中的无能为力,这里可见一斑。
政治对于人性的磨灭更多体现在了党委员长蒋介石身上,与其说面对局势下他只能如此选择,不如说政治已经让他将人性放在了第二位。。河南大灾如何,他只想到的是事情败漏出去他将如何重拾民心,如何再握大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日军在面对这场大旱确是发放军粮,利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难民为此打仗。民族感立于人民。那些为生存而抛弃的一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