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时间:2025-03-31 07:12:39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全文共11586字)

第一篇: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

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 ……此处隐藏7106个字……会学生独立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课堂师生合作学习、探究,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其建构图如下:

2014-2014学年下学期,在局领导的一再重视和领导下,于2014年3月7日,成立东山县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领导小组和中心教研组,由各中学数学组组长和数学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成员。并于2014年3月10日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培训,培训内容是课题实验的背景、目标、意义、操作方案,以及由先行实验的教师分课堂教学各环节,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经验交流与反思,部分学校还做有关课题实验的运作计划,实验方案的介绍,最后由领导小组公布制定课改实验的管理方案和实验目标,以及集体活动的安排。

为提高实验的效能,规范实验开展方式,我们还激请省课题组专家张文质老师到我县讲学指导,并组织教师参加省课题组举行的全省“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讨现场会。通过专家讲学指导,实地考察学习,使学验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实验的信心,实验研究方案也更明朗化。

我县在2014~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实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课题实践研究工作如何开展?数学新课程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并积极推进在教育内容、过程与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是“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其基本的转折点是教师由讲转向导,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其特点是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通过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课堂师生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从以上理论比较来看,“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而“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更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因此在新学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实验的整合,是我县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的根本方向。为此,三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整合与研究:

一是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关系融洽、合作交流、探究解难”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景观。

二是创设民主、和谐、偷悦、宽松的良好课堂学习环境。

创设民主化的良好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质疑、交流合作、开放思维的前提条件。有了民主化的学习环境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式的“苦学”向独立自主的、主动的、探索性的“乐学”转变。

三是鼓励学生超前自学,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和及时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便课堂导学。

四是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实验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是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小组学习中开展质疑问难、释疑反思的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践研究也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彼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纠正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有明确性、问题要有探讨性、交流要有针对性、学习要有互助性、合作要有指导性”。

六是强化练习,内化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尽可能地做到课后习题当堂尝试,当堂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是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情感态度得到进一步的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在体验知识的探索和生成的基础上来掌握与应用知识的,而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必须通过“做”数学来体现。所以,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进行课堂练习和内化能力的。

通过以上几方面与新课程实验的整合与研究、实践,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序,组织研讨的内容更加丰富,实验教师实施教学更加科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表现为:

实验教师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意识增强,并结合实践认真总结和撰写有关实验报告等文章,进行交流和汇编成《论文专辑(一)》、《数学案例分析文集》、《尝试新课程教学后的思考》和《实验教师沈旭东个人教改论文集》等,并有三位教师撰写的论文《以学为本、因学设教》、《教材人化、还原数学思维的创造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登载在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网页的教师论坛坂块,并在cn刊物上发表。还有几位教师撰写的案例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勇敢地站起来》、《在独立学习中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合作学习中的导》、《让数学走进生活》等文章也在cn刊物上发表交流。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上打破了以往沉闷的气氛,出现了师生交流、共同质疑、释疑解难、探究知识的生机勃勃的景观。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所任教的教学班在全县中考数学科成绩统计中位居傍首,如东山二中江巧玲、石斋中学的沈旭东、孙庆聪等老师所任教的教学班在几年的中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题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学班成绩不明显,有的老师理论学习不透,“先学”指导不到位,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简单化,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质疑较不主动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和改善。

今后课题实验研究方向是进一步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加强学生“先学”的指导、督促、检查等管理;在教师的教学方面,重视教师的导学、点拔等组织引导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强基层学校的课题实验的管理和集体研讨活动,提高学校课题实验的工作效能,努力创造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优秀教改个案,使课题校本化。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全文共1158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