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7篇《大雁归来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大雁归来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雾霭(ai3)窥(kui1)探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滑翔(×iang2)顾忌(ji4)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导人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4、本文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整体感知
(一)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质疑:
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亲情。。。。。。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
篇2:《大雁归来》教案《大雁归来》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题 《大雁归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 目的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课件展示大雁图片) 刚才同学们谈的是自己眼中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A 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 徙 (xǐ) 雾 霭 (ǎi) 窥 (kuī) 探 缄 (jiān) 默 狩 (shòu) 猎 凋 (diāo) 零 滑 翔 (×iáng) 顾 忌 (jì) B 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 利奥波德 (1887 ~ 1948) ,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 ・ 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它问世于 1949 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 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并概括要点,把握文意。课件展示问题组: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学生速读,小组自由讨论明确。教师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全班明确。 四、讨论探究 1、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五.品读赏析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谈感受: 明确: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此处隐藏17258个字……p>1、跳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老师展示文中的个别语句,让学生朗读并仔细体会,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爱鸟者”爱里的理念,把握文章的主旨。
师问: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大雁呢?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爱鸟”情感呢?
(可抓住文中的“我们”,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理解)
3、小结:本文在写作上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的结合,作者以期用浓郁的爱鸟之情激发更多人的社会责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作者认为万物平等,人不应该自私的伤害它们,况且大雁还有人所不及的品性,他们有联合的观念,对人类有益无损,人影回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
四、看图片,话说“人与自然”
1、老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任选一题说说。
(1)说说看过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2)、思考:我能为自然做些什么?
2、学生齐读
五、结束语: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只有我们。”生齐读《敬畏自然》的最后一段。
六、作业:课下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把你的观察和思考以作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篇16:大雁归来的教案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明白大雁的生活习性;
2、熟悉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3、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4、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悉大雁的相关习性;
2、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写法上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创意:以题目为突破口,用加标点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大雁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提要:
如:鸟纲,鸭科、候鸟、益鸟、游禽(类属)
善飞、尊老爱幼、有智慧(性情)
对作者可以简单介绍,略。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预习中发现的生字生词。两名同学,其他学生在书上标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雁的相关语句,思考文章都介绍了与大雁相关的哪些知识。
比如:大雁是报春的使者;大雁在3月份和11月份对待自己喜欢的水塘和沼泽态度不同;孤雁是失去亲人的,叫声充满忧伤;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等。
2、这里有三个标点符号:“,。!”读完课文,你倾向于在文章题目后面加哪一种?
讨论明确:大雁归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只是表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大雁飞回来了。
大雁归来?是一个疑问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疑惑,吃惊,――大雁难道飞回来了吗?
大雁归来!是一个感叹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期盼、激动和兴奋――大雁可算飞回来了,太好了。
三、深度品读
这是一篇写法上融知识型、形象性、抒情性为一体的文章,试以文中具体语句或段落来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
知识型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有关生活习性的描述和介绍(段落略)
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的相关的描述上,语言很形象(语句略)
抒情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多出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句略)
四、疑难探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来进行集体讨论。(过程略)
五、拓展延伸
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与人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六、作业
查找陈百强的《孤雁》一首歌的歌词,进行简单赏析。
篇17:大雁归来的教案【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文艺作品。本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雁这种美丽、聪明、可爱的鸟,含蓄地谴责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呼吁人类珍惜和保护鸟类,让它们与我们共同享有美丽的大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教学中应注意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情,从而进一步领悟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这一主旨。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优美的抒情性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抒情性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半蹼鹬
⑵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划出有关语句,说说这些描写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要点回答,并从中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研读质疑
阅读时碰到哪些难以理解的语句?自由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找出问题与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学法指导:
1、用缩句的方法理解。
2、联系上下文解读。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的是以三月天空中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2、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怀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四、拓展延伸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学完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五、课堂小结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
六、布置作业
观察了解你所喜爱的动物,也介绍一下它的习性,表达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