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述;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进一步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十四五”教育工作的战略任务作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呢?
一、培养时代新人,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的本钱,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毛泽东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青少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弱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爱好、习惯和技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心理健康、身心和谐至关重要。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讨论多年的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注意到了过重负担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什么叫负担重、什么叫负担轻,不同区域、群体、个人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不会没有负担,我们反对的是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特别是对于身心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尤其如此。对于负担,我们也不能只是在量上做文章,同样的负担,有人觉得重、有人觉得轻,精神压力心理负担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大家常说的,理想是不竭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所以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还要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上下功夫,在促进“教是为了不教、学首先是学会学习”上下功夫。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政府、社会要密切配合,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培养时代新人,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发展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反对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标、任务的应试教育模式。简单地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是一种不合逻辑的争论。作为检验学生及教师、学校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不可能取消考试,而是要系统深入地研究推进考试改革,正确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推进素质教育。要改革考试评价的目的,解决为什么考为什么评的问题;改革考试评价的内容,解决考什么评什么的问题;改革考试评价的方式方法,解决怎么考怎么评的问题。通过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培养时代新人,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防止“短板”效应,避免直线思维、单打一做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既重视思政课程又重视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深化智育改革,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教育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求知问学,既重视知识的宽度,也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道路前进。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创新之教育培养创新之人才,以创新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要全面加强学校美育。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崇尚劳动、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统一的。每个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禀赋、爱好和才能不尽相同,我们不应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要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学有专长、锻造“长板”。要关心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支持学生奇思妙想、追求卓越。要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社会用人应该扬长避短,“不拘一格降人才”,奋力营造人人成才、人尽其才,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全面发展是人的一生追求。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学有所教,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四、培养时代新人,要推动学生知行合一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学以成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要有知有行。知识就是力量,有知才有识,无知则无能。但有知还要有行,知而不行就可能成为像毛泽东所批评的“山间竹笋”“墙头芦苇”和鲁迅嘲讽的“两脚书橱”。古人就懂得,对于“学”,不仅要学而知、学而思,而且要学而习、学而行;对于“道”,不仅要知道、悟道,而且要守道、行道。这就是要把所学习的知识道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要知行结合。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要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以知促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装在脑袋里,而应落实到行动上。要以行促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干起,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推动事业、发展真理。要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激扬青春、砥砺奋斗、奉献社会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