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从全球局势进行宏观分析解读党的十九大

时间:2025-01-18 07:11:15
从全球局势进行宏观分析解读党的十九大(全文共3192字)

通常很多从事宏观分析的人士,对全球局势的研判,着重于经济和金融层面比较多。对于政治层,涉足的比较少。要么就是,仅仅只看地缘政治。今天我们对全球宏观形势进行多层立体复合分析来解读我们党的十九大部分报告。


第一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首先看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身边就站了俩帝国,美国和苏联。历史现实决定了我们的政治现实,政治现实又决定了我们的经济现实。

如果我们不理会这两个强国,就会被他们遏制,甚至于绞杀。所以,中国必须在这俩帝国之间找平衡来保命,来发展。现在世界贸易已经失衡,中美捆绑在一起的利益会逐步解绑。从思想到文化,从经济到生活,方方面面都会解绑。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思想震荡,中国和美国利益解绑了,岂不是要回到和苏联利益捆绑的老路上去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二级管思维,非此即彼,非美即苏,理解不了还有第三种可能。苏联早就死了,和美国利益解绑,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苏联哪一套,中国和美国利益解绑,是为了摆脱他,做回自己,当初和美国利益绑在一起,不过是为了利益,这只是一桩生意。现在生意快做完了,我们也就要准备各数各的钱,各回各的家了。

做生意,最忌讳感情用事,国与国之间的生意,更是如此。在美国利益捆绑的这些年,很多人难免会对美国产生感情,认为美国对中国有恩,还有人甚至认为苏联对中国也有恩,这就是典型的感情用事。中国得来的来自美苏的一切技术支援,都是用血和耻辱换来的,都是等价交换。

朝鲜战场、越南战场、南海撞机,都是因为美苏的霸权所致,并不是中国主动要拿鲜血来做筹码。其实当时是,中国那么穷,除了命和屈辱,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和他们交换。

中国没有左派,也没有右派,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形态来套用当下的中国,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只有苏联派、美国派和中国派。在和苏联派利益捆绑的时候,是苏联派占上风;在和美国利益捆绑的时候,是美国派占上风,等和美国这一轮利益捆绑解绑完毕,中国派会完全占据上风,就凭我们的国力。

中国派,在文化、政治,经济、金融、军事等各方面,将全面体现中国利益和中国意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不用再低头哈腰地为了能和别人接轨,从黑发熬成白发地谈入世。中国派要走地是中国的特色道路,要体现的是中国的精神,要建立的是中国标准,未来不是我们再求着跟别人接轨,而是别人求着跟我们接轨。这就是中国道路。

在新时代,中国大路朝天,不与帝国主义共享未来。

 

第二解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中国的经济扩张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目前还有一小半人口没有城市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要把整个中国全面城市化,中国还需要做更多的生意,赚更多的钱。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在中国庞大的产能冲击下,已经饱和,中国要把剩下的一半人口,全部城市化,就得需要一块更大得经济版图。而做生意得方法,也得和以前不同。

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中国经济扩张的行军图,和美国的帝国霸权版图,是重合的。对中美关系而言,双方都绕不过这个冲突。中国想做大生意,因为商路和美国的帝国版图重合,美国的遏制迫使中国不得不走上持剑经商之路。中国的行为是从生存出发,美国的行为是从维持出发,这样的冲突无法避免,无法调和,甚至互相都难以理解对方。

 中美关系一到蜜月期,中国经济就会大爆发。美国一看中国活得滋润,马上就紧接着一个遏制期,而一到遏制期,中国的军力就会大爆发。

 这是个前所未有得大时代,中国经济将以剑为犁,深耕整个亚欧非世界岛,怎样才能让14亿中国人都过上发达国家那样的日子?这就是答案,除此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在大秦帝国的扩张模式中,是种更多的地,打更多的仗,打赢了就占更多的地,种更的地再打更多的仗,直到统一中国。中国经济未来的扩张模式,与此类似,做更多的生意,挣更多的钱,挣更多的钱,造更多的战斗机和军舰,用战斗机和军舰画更大的经济地图,再去做更多的生意挣更多的钱。

 

第三解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三元结构,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是一个三元结构的体系,分别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典型的消费国是美国和南欧等国;典型的生产国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的资源国是俄罗斯、巴西、和中东石油生产国等。

美国处于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最高顶端,不仅负责向全球提供输出需求,还输出流动性、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协议,负责全球化的全局统筹与组织。美国输出的制度,由三部分构成:在政治制度上是联合国,在经济和金融维度上是全球货币体系,在贸易维护上是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是全球化生产与协作的顶层设计。

同样作为消费国,欧洲各国和美国相比,则是纯粹的债务型消费,它们并没有对全球分工提供实质性价值的东西,只是欧元区内部的全球流动性再循环链条上的一环,负责把德国国际收支的盈余花掉。这样,欧元区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美国在表面上形成均衡,不至于因为德国的盈余太多,而导致欧美之间严重的失衡。欧元的升值压力,也就不会太大。

生产国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体系中,历史上一共出现三代:第一代是德日,美国选择工业化德国和日本,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工业基础雄厚,还有就是因为德日都是制衡苏联阵营的前沿。

随着德日的如日中天,生产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盈余,而美国则被逆差和赤字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美国主导全球化体系下第一次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于是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和欧共体签署了《卢浮宫协议》,于是日本失去了二十多年,而德国却在短暂的不适后能再次奋起,是因为德国找到了内部平衡收支盈余的其他欧洲国家。日本在亚洲人缘不好,所以找个躺着花钱的合伙人都找不到。

德日失势后,由于忌惮他们继续积累盈余和资本后主导区域一体化,在美国的全球帝国版图中形成割据势力,美国便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第二代生产国。第二代生产国就是以亚洲四小虎为代表的东南亚各国,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美国就不用担心它们将来发达了会形成割据势力。

但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有个比较大的缺陷,它们对全球流动性的环流表现得过于敏感,再加上各国间缺乏一体化意识,在美元流动性退潮后,它们为了保命选择了不顾死活的相互踩踏,就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南亚诸多生产国一蹶不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升级,它们的体量在产能和效率上也没法满足全球化大生产。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了,并承诺人民币长期不贬值,这对外资来说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官方承诺,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口碑和信任。危机过后,中国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第三代生产国。

中国作为生产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后,凭借全要素的优势瞬间超车了东南亚的竞争对手。难道美国不担心德日曾经的那一幕会重演吗,当然担心,所以美国死死卡住入世这一关。在入世前后,美国不停地对中国进行各种底线和底牌测试,让中国纳投名状、表忠心。1996年台海危机、“银河号”事件、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等都是这种测试地体现。中国忍辱负重、没有辜负美国的战略预期和判断,终于在2000年初拿到了正式入场券,成功入世。这就是中国原始积累的起点。每每想起,仍不免感到心酸。

从2001年中国人入世到现在17年过去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不会有今天,包括大部分中国人自己。在美国的预想和愿景中,中国应该一方面成为他的血汗苦力,另一方面则会沦为他的经济殖民地,但结果出人意料,中国非但没有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还在产能技术和资本各方面完成了积累,美国的反应是什么呢?他后悔了,他一定漏算了什么,他漏算的是中国的人口规模效应,以及中国人可怕的全要素生产率。所以他要搞亚太再平衡、要搞TPP,要重新制定规则,要中国让出更多利益,并大幅抬高中国再入局的代价。

中国会接受吗?当然不答应,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一平如洗的国度了。这一形势对美国而言,不仅在其全球帝国版图中出现了割据势力,还出现了一个可怕的与之分庭抗礼的竞争对手。用当年《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对付中国也没有用,虽然中国再美国的一再施压下礼节性的让人民币有序升值,但这仅止于礼节,并无法根本消除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

 

2016

序号

国家

GDP

人均GDP

人口

1

美国

18.03万亿

57436

3.227

2

中国

11万亿

8113

14.05

3

日本

4.38万亿

38917

1.268

4

德国

3.36万亿

41902

0.798

5

英国

2.86万亿

40096

0.6504

6

法国

2.42万亿

38128

0.6701

7

印度

2.09万亿

1723

13.04

8

意大利

1.82万亿

30507

0.6055

9

巴西

1.77万亿

8727

2.0529

10

加拿大

1.55万亿

42210

0.3587

注意发达国家的人口排序

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现在无比接近。

以上是我对十九打报告的三点解读。

谢谢!

 

 

 


《从全球局势进行宏观分析解读党的十九大(全文共319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